占比提升卻增速放緩?工程項目市場的韌性何在?
據冷暖商情統計數據顯示,2025年上半年,中央空調工程項目市場在整體市場中的占比達到72.4%,較2024年上半年70.5%的占有率提升1.9個百分點。但工程項目市場受到商業地產投資放緩、基礎設施建設節奏調整等因素影響,整體增長較為乏力。
增長乏力的核心動因:
表面看,工程渠道“一家獨大”的勢頭愈發明顯。實質上,這一提升更多源自家裝零售端的收縮而非工程端放量。換言之,“比例升高”并不必然對應“景氣回升”,而是行業步入存量博弈后的結構性結果。
項目市場增長放緩,首要癥結在于房地產行業的持續下行。2025年上半年,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.7萬億元,同比下降11.2%,自2022年起便長期維持10%以上的下滑幅度,且尚未出現明確的企穩信號。盡管上半年300城宅地出讓金同比增長27.5%,看似土地市場熱度回升,但深入分析可見,二季度以來土地交易已逐步降溫,且參與主體以央國企和頭部房企為主,拿地范圍集中于核心城市優質地塊。這種由資源稀缺性驅動的局部熱度,并非房地產市場整體回暖的信號,反而折射出行業整體需求不足的現狀,直接導致商業地產配套中央空調項目減少,拖累市場增長。
與此同時,基礎設施建設節奏的調整也對市場產生影響。部分傳統基建項目受資金統籌、規劃優化等因素影響,開工與建設進度有所放緩,短期內減少了對中央空調的需求。雙重壓力疊加,使得工程項目市場雖保持高占比,卻難以實現快速增長。
工程項目市場特點:
盡管整體增長承壓,工程項目市場仍在細分領域展現出活力,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更新成為核心亮點。
在能源基建領域,2025年上半年我國在建及年內計劃開工的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超1.5萬億元,同比增長21.6%,其中東中、西部地區投資額同比增速均突破20%。無論是新能源基地配套設施、傳統能源升級項目,還是跨區域能源輸送工程,均對高效節能、穩定運行的中央空調系統存在大量需求,為市場注入重要動力。
在城市更新領域,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推動市場空間擴容。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《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》明確,到2030年實現城市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與功能全面提升;財政部公示的2025年城市更新評審結果顯示,北京、天津等20城新晉入圍,疊加2024年首批15個城市,全國已有35城納入中央財政支持的城市更新隊列。舊城區改造、產業園區升級、公共建筑翻新等項目中,中央空調的替換與新增需求提升,成為對沖房地產下行壓力的關鍵力量之一。
品牌格局:
品牌格局方面,根據冷暖商情統計數據顯示,美的、格力、日立、大金、麥克維爾、海爾、東芝、開利、江森自控約克、海信、天加等品牌在工程項目市場表現亮眼,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。
此外,頓漢布什、約克VRF、奧克斯、LG、EK、三菱重工、盾安、特靈、申菱、荏原、國祥、松下、維克、歐博、環都拓普等品牌持續在工程項目市場發力,共同推動著行業多元化發展。
區域表現:
各個區域中,華東區域憑借經濟基礎與項目存量,仍以最高份額位列第一;華北區域緊隨其后;華南區域保持第三;華中、西南、西北、東北區域依次排序。
區域投資呈現“西強東弱”:東部地區投資下降0.8%;中部地區增長3.2%;西部地區增長4.8%;東北地區下降1.9%??梢钥吹?,西部增速領跑全國。這一格局與“一帶一路”節點建設、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高度契合,隨著西部基礎設施補短板與產業承接加速,當地中央空調工程項目需求將持續釋放,成為未來市場增長的重要潛力區。
綜合來看,2025年上半年的中央空調工程市場,在占比提升的表象下,經歷著增長動能轉換的陣痛。房地產的寒意仍未散去,但能源基建與城市更新提供了增長空間。唯有在復雜變局中錨定增長確定性,于壓力之下淬煉出真正的市場韌性,未來屬于那些能精準卡位新動能、以創新穿越周期的企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