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卷加劇下,空氣源熱泵市場的挑戰與新機
2025年上半年,中國空氣源熱泵市場遭遇顯著降溫,整體銷售同比去年下滑18.6%。消費降級、競爭激烈、內卷加劇等構成主要壓力,但高溫熱泵憑借在工業領域的場景突破與能效優勢,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亮點。
市場概況:總量收縮,政策驅動減弱
2025年上半年,空氣源熱泵市場整體呈現總量收縮、補政策刺激作用有限的態勢。零售市場受地產低迷拖累尤為嚴重。與此同時,政策驅動減弱,“煤改電”規模銳減,導致行業競爭空前激烈,價格內卷現象加劇。
熱泵采暖增幅雖有所放緩,但仍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。烘干市場下滑明顯,其中在煙葉烘干以及污泥烘干領域表現較為突出。熱水產品與房地產市場關聯較大,特別是家用熱水在上半年受波動較大,商用熱水的應用主要在酒店、學校、醫院等領域,其市場發展相對平穩。
熱泵采暖
從整體采暖市場來看,政策對于清潔供暖的扶持持續加大,北方地區是熱泵采暖的重要市場,在清潔取暖政策推動下,空氣源熱泵在農村“煤改電”以及城市建筑節能改造中廣泛應用。南方地區以舒適家居為主的零售市場,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提高,對采暖需求逐漸增加。代表品牌美的、海爾、海信、格力、麥克維爾、奧克斯、萬和、紐恩泰等。
熱泵熱水
房產市場近幾年的表現不佳也嚴重影響了熱泵熱水市場的發展。零售市場受到了整體宏觀環境影響,需求萎縮。相較于熱泵家用熱水的需求低迷,商用熱水產品具備更穩定的市場發展基礎和更廣泛的可延展空間。代表性品牌有芬尼克茲、紐恩泰、A.O.史密斯、四季沐歌、太陽雨、萬居隆等。
熱泵烘干
近年來,中國熱泵烘干與“存量博弈”中進入深度調整期。行業呈產值增漲放“增量收窄緩、企業利潤率減少、技術向低溫和高溫方向發展的態勢。2025上半年,由于受到經濟等大環境因素的影響,我國空氣源熱泵烘干市場正從“價格內卷”到“價值創造”的躍遷。代表性品牌有:晟啟、澳億美、生能、歐思丹、科信、榮事達、雄貴、紐恩泰等。
品牌格局:頭部集中,專業品牌突圍
空氣源熱泵行業競爭高度內卷,洗牌加劇,具有產品競爭力、渠道滲透力、品牌傳播力的企業資源越來越集中,而產品力不強,渠道基礎薄弱的企業,受整體環境影響較大。
目前,中國的空氣能熱泵市場以美的、海爾、格力、海信、奧克斯等為代表的品牌在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。同時,如紐恩泰、芬尼克茲、四季沐歌、中廣歐特斯、生能、萬居隆、中科福德、太陽雨、萬和、同益等,通過自身不斷的積累及深耕在市場中占據一定的份額。
市場亮點:高溫熱泵火熱
1、高溫熱泵成增長引擎:
在碳達峰、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,高溫熱泵是未來熱泵技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,技術突破將導致的性能和可靠性的大幅提升,應用前景十分廣闊,市場前景不可限量。
驅動因素:1)工業應用驅動:食品加工、電鍍、紡織等工業領域替代燃氣/燃煤鍋爐需求激增,市場規模同比大增。2)政策加持:國家發改委《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》明確推廣高溫熱泵技術。3)經濟性凸顯:在多地天然氣價格上調背景下,高溫熱泵投資回收期縮短。
2、農業烘干藍海:
目前熱泵已用于木材、食品、糧食、種子、果蔬、煙草等行業中,農產品的熱泵干燥工程實例已可見經濟效益,是熱泵農業工程應用的一個重點方向。其中,中藥材低溫慢烘系統、果蔬快速脫水設備需求旺盛,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達50億元。
3、工業余熱回收:
目前,我國工業能源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,工業產品的平均單位能耗比發達國家高出約30%,工業消耗的能源有50%以上轉變為廢氣和廢水形式的余熱,但僅有30%的廢熱得到回收再利用,大量的工業余熱為熱泵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。
產品進化:創新突圍,聚焦價值
變頻技術普及加速:
全變頻產品占比提升,精準控溫與低溫性能優化成競爭焦點。
智能化與IoT深度融合:
1)、主流品牌新機型標配AI節能算法、遠程診斷及負荷預測功能;
2)、與智能家居/能源管理系統(EMS)互聯互通成為高端產品“標配”。模塊化與柔性設計:滿足工商業場景定制化需求,安裝周期縮短。
環保工質應用:
R290等低GWP制 冷劑在高效機型中滲透率提升。
熱泵多場景應用設備研發:
熱泵技術應用場景十分豐富,除了建筑外,工業、農業、交通等各領域都有應用,不同應用場景對于熱泵供熱溫度、運行方式、壓縮機容量等各種特性都有自身要求,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開發更具有針對性的熱泵機組,拓展熱泵應用范圍是發展方向之一。
熱泵系統集成化、模塊化發展:
集成化、模塊化發展是熱泵技術從“復雜工程”向“標準化產品”轉型的關鍵,既解決了用戶安裝、使用的痛點,也為行業規模化、低碳化發展奠定了基礎,尤其在“雙碳”目標下,成為推動清潔能源普及的重要路徑。
高效化霜技術:
智能化霜算法大幅優化,通過精準判斷霜層、縮短化霜時間及減少熱量損耗,顯著提升機組在低溫高濕環境下的運行穩定性與能效。
大容量設計:
針對商用熱水、集中采暖等需求,單機大容量等技術成熟,有效降低安裝復雜度與初始投資,提升系統可靠性和適用性。
挑戰與機遇并存
政策依賴性風險:地方財政壓力或影響后續清潔取暖補貼力度。
產能過剩隱憂:部分中小企業庫存高企,價格戰苗頭初現。
房地產復蘇不確定性:新房市場回暖仍需時日。
“雙碳”目標深化:工業節能、建筑脫碳剛性需求長期存在。
技術紅利釋放:高溫、變頻、智能技術持續突破,拓寬應用場景。
存量替換市場啟動:早期“煤改電”設備進入更換周期。
2025年上半年是國內空氣源熱泵行業的深度調整期。短期陣痛不可避免,企業需加速向高附加值產品與解決方案轉型,降低政策波動依賴。通過技術升級與場景拓展,逐步構建差異化競爭力,為長期可持續發展積蓄勢能。